有朝代的描写冬诗

五磊创造 2023-09-07 02:03:29 -
有朝代的描写冬诗

其实有朝代的描写冬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梦到换朝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有朝代的描写冬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刘备是什么朝代的皇帝
  2. 李白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3. 历史上的张三丰,念念不忘的是哪个朝代
  4. 有朝代的描写冬诗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扩展资料:

刘备的先人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
刘胜为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母为贾夫人,西汉中山靖王。
前元三年(前154年),受封中山王。
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
汉武帝即位之初,大臣们鉴于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

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
刘胜便把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之事,全部奏报汉武帝,汉武帝就增加诸侯的礼遇,废止官吏检举诸侯王之事,对诸侯王施行优侍亲属的恩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关于李白的家世及生籍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
明代的胡应麟说:“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
”李白称自己为“陇西布衣”,“先为汉边将”,又说“本家金陵,世为右姓”(右姓者,高门望族),还说家族罹难、被流放、回到四川是逃归,致使其郡望、出生地、户籍身份等扑朔迷离。

李白的生年也不确,通行认为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另有学者论证为生于神龙二年(706年)。
生年的不同影响到李白出生地在哪里。

倘若出生在长安元年、早于其家归蜀的时间,李白很可能生于条支(今阿富汗),或碎叶(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库车一带),或长安。
倘若出生于神龙二年,其家已经在蜀地,则被认为是生于四川江油。

无论生于何处,都不影响李白出生时有异象显现——在临盆之际,其母梦到长庚星(太白星),故李白名白,字太白。
族籍成分、郡望、出生地等等虽有各种可能,但李白自幼受到很好的启蒙。
他的父亲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却“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有种说法认为,李白的父亲即使不是胡商,也是汉商,因为商人的弟子不能参加科考,故李白才高八斗而不参加科考。
非不为也,实不能。
还有人认为,李白不参加科考是由于他年轻时担任过小吏,按唐律,担任小吏的人是不能科考的。

可是,很大的可能性是李白根本就是不屑于科考,他不想辛苦中第后从八九品官员做起,“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他希望直接得到皇帝的重用。

由此,李白才不畏艰难险阻,仗剑天涯,干谒、游历,结交名士,“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以求一朝闻达。

扩展资料:

常见的说法中有两种颇有趣味:

其一,李白和李世民都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
西凉是五胡十六国之一,维持于400年至421年,疆域在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
李暠是陇西成纪人,西凉开国皇帝,能文善武,颇有政绩,自称为汉代李广将军的十六世孙。

倘若此说确立,李白就是玄宗的长辈。
天宝初,玄宗曾诏令李暠子孙去宗正寺登记,李白并未去。
究其原因,可能李白自知此身世不可靠,且知李唐的西凉武昭王家谱亦为伪造。

陈寅恪、吕思勉先生已考证,李唐“本为赵郡李氏之破落户”,他们的祖坟在今天河北省隆尧县。
从李渊的父亲开始与异族通婚。
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属于鲜卑化的匈奴人;李渊的妻子窦氏是鲜卑族;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也是鲜卑族。
依古代律法,他们无疑是汉族,不过有了匈奴、鲜卑族的血统,也可以说是“胡化的汉人”。

李渊登基后,尊老子李耳为“国祖”;李世民受门阀制度影响,口头上说过自己属于“陇西李氏”;高祖追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却仍为赵州的祖陵配备卫户;中宗时曾动念立李暠为世祖,被大臣劝阻。

到了玄宗,可能由于李唐族系遭武则天大幅度杀戮而凋零,为了重振威望,加之他本人好大喜功的性格特点,先是追认了李耳的父亲为“先天皇帝”,又追认了李暠为“兴圣皇帝”。
为了坐实,还篡改了史书,捏造出一位先人李重耳。

正因为李白“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对玄宗认祖归宗的底细很清楚,因此宁愿靠隐逸、修道、干谒以求闻达,也没有去宗正寺登记。

但是,在老年病危时,李白去投靠并受其嘱托编辑整理作品集,被李白认定为“从族”、尊为族叔的李阳冰是赵郡李氏,属于李唐同族。
李白的家世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样考虑的,貌似无法知晓了,只能是千古谜案。

其二,李白非汉族,其父为胡人商客,入蜀后随汉姓,以商客之“客”为名。
最早提出此论的是陈寅恪先生,他非常笃定地认为“绝无疑义”。
后来的学者又给出很多证据,如李白的相貌独特,贺知章见他时“既奇其姿”,又“奇白风骨”,“扬眉谓之太白星精”,“呼为谪仙子”。

又有史料称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
李白高大,据推算约为

1.9米,高于一般汉人。
会胡语,算是更直接的证据。
由《奔亡道中》可知,李白和他最后一位夫人宗氏着胡装难逃,“俗变羌胡语”。
天宝初年在担任翰林时,在番书送达、群臣莫识时,李白“草答番书,辨若悬河,笔不停缀”。

李白从出蜀后再未回去,也不见其在诗文中提及父母家人,这与儒家孝道传统非常不符合。
而李白在暮年时写过“乡关渺安西,流浪将何之”也表达出对西域的思念。

他对屈原、诸葛亮、陶渊明这些素来被世人敬仰的先贤颇有非难,又在诗文中表现出不合儒家传统的对女性的同情,尤其与其他士子显著的差异,在于对待唐与边疆民族的战争时,李白持反对态度,对其他民族没有大汉族主义的表现。

在高适发出“圣人赫斯怒,诏罚西南戎”这样义正词严的声讨时,李白表达的是“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的反战情绪。

正是种种此类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让李白的族籍遭到怀疑。

但关于李白的身世推测,更多的仍还倾向于他是汉人,比如推测他的先祖是被李世民玄武门兵变诛杀的李建成的儿子,或者他是李渊的五世孙,还有认为他是李陵之后,或者是陇西姓李的平民家庭,或者是与李渊抗衡失败的凉王李轨之后,或者是李勣的子孙、因受到徐敬业反武被牵连放逐等等。

李勣是山东人,故有人认为李白被称为“山东李白”与此有关。

无论何种原因,现实的表现是李白列祖姓名不可考、父亲的名字可能为“客”,连李姓都是从某处归蜀后,“指李树”为姓,或是借用李唐王朝的李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谪仙李白:迷之出处

新版《倚天屠龙记》又将金庸的武侠江湖展现出来,其中那个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张真人,更是令万众仰慕,唤起了无数80后童年记忆。

那么,历史上的张三丰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在历史上,张三丰究竟是哪个朝代的人,曾经长期存在争议。
先说一下影响比较大的几种说法。
一是北宋人,明末清初的大儒黄宗羲写了一个《王征南墓志铭》,其中还讲到内家拳法,“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注意看这句话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内家拳法不同与少林拳,属于以静制动,而且对手一搭手上来,就会倒,很有点太极拳法的意思。

黄宗羲接着说,“盖起于宋之张三丰。
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也就是说,内家拳法起源于宋朝张三丰,他在武当山炼丹,道君皇帝宋徽宗要召见他,因为路上受到阻碍,没有去成,夜里梦到一套拳法,早上起来,就用这套拳法杀了一百多个盗贼。
这一段记载很有武侠玄幻的感觉,但也把张三丰生活的时代定为北宋末年。

二是南宋人。
清朝的地方志《崂山续志》记载“张三丰生于南宋绍兴辛卯,至明永乐尚留人间,几三百岁。
”这就是把张三丰定为生于南宋,一直到明朝永乐年间还活着。

三是金国人。
明朝陆深《玉堂漫笔》记载,“张三丰,金时人也。
盖与刘太保秉中、冷协律起敬同学于沙门海誓者。

四是元朝人。
《明史》等书记载,张三丰是元朝人,曾经做过元朝的县令,长得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很是英武。
后来天下大乱,他辞官修道,有个特点是要么几天不吃一口饭,要么就是一顿能吃几天的饭。
曾经在宝鸡金台观露了功夫,被人称为“阳神出游”,后来又去武当山修炼。

以上几种说法,专家也都进行了一系列考证,基本上可以认为张三丰是元朝人比较可靠。

但是,历史上的张三丰,并不像《倚天屠龙记》里面讲的那么讨厌元朝,他其实在元朝灭亡之后,就自称“大元遗老”。
明朝洪武十七年,元朝都灭亡十几年了,在一首《自题无根树》的诗里,张三丰还写下“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天柱峰之草庐”。

张三丰晚年还写过一首《上天梯》,可以说是他一生的自我写照,“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
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丱角儿,掉头离火宅,人所难毕者,行人已做毕,人所难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证长生果,冲举乘仙鹤。
后天培养坚,两足迈于役,悠悠催我心,流年驹过隙,翘首终南山,对天三叹息。

注意第一句就是“大元飘远客”,可见他还是以元朝人自居,是元朝的“死忠粉”,并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

个人认为,张三丰虽然是道教大宗师,但他毕竟是元朝县令出身,早年肯定是读过了很多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肯定很深。
儒家的读书人很注重气节,特别是在改朝换代的时候,虽然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这些儒家传统读书人依然把它当做正统。

甚至在南方,有个叫郑玉的汉人,隐居在山里,并没有做过元朝的官,只是元朝曾经所以想要招他出山做官,他拒绝了,等到元朝灭亡,郑玉却觉得元朝对自己有厚恩,所以就自杀了。
张三丰虽然没有郑玉这么极端,但是作为吃过大元朝廷俸禄的人,对元朝还是有感情的。
另外,元朝的统治比起明朝来,还是要松散不少。
元朝的赋税比起明朝来,还是要低很多的,特别是在江南地区更是如此。
元朝的统治力远远不如明朝,而且整体上还是比较宽松的,道教、佛教也都一视同仁。

所以综合以上的原因,张三丰其实是忠于元朝的。

那么,明朝皇帝怎么对待这位忠于前朝的张三丰呢?

明朝人编写的《七修类稿》记载:“尝闻太祖命真人张宇初访求三丰,今有真人表在武当。
”也就是说早在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就下令访求张三丰张真人。

但是,张三丰却拒绝见朱元璋。

到了永乐皇帝即位之后,更是如此,《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记录了永乐十年的皇帝诏书: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
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
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
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
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
拱俟云车夙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
敬奉书。
永乐十年二月初十日。

明朝天顺六年的《张三丰遗迹记》碑文也明确写道:“永乐初,太宗文皇帝入正大统,遣

礼科都给事中胡公淡赍香书,遍历天下名山访求之。

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找到张三丰。

在明朝,张三丰就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这也使得张三丰的名头响遍天下。

乐府,以杂言为多,以五言为主,汉乐府比较优秀,对后世影响很大。
如《上邪》是杂言;《孔雀东南飞》是五言;《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汉乐府的成熟;杜甫《三吏》、《三别》是仿乐府的佳作。
如《古诗十九首》第二首《青青河畔草》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感时伤怀的乐府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①使用双重人称、双重观察点,既便于客观的描绘,又便于主观内心世界的展示。
②构思独特,先描绘客观外在环境,再刻画人物形态,最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构思过程。
③叠字的使用出神入化,如青青、郁郁,是描写客观环境;盈盈、皎皎,是形容女子的仪态丰韵;娥娥、纤纤,是形容女子的妆饰与手指的柔美。
④“荡子妇”形象生动传神,既有外在动态美,又有内在沉郁美,很有艺术魅力。

8.歌行

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属乐府类。
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
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如汉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现了胜利者的悲哀。
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
实际上刘邦、项羽都是对人的渺小的感伤。
再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沆曾指出:“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陈子展在《谈曹操》中说:此诗“慷慨悲凉,千古绝调。
……其诗之风格恰与其人之人格相称。

要注意的是歌行体的诗,题目并不一定都有歌行等字样。

9.古体诗

古体诗,亦称“古诗”或“古风”,与“近体诗”相对而言。
包括汉魏乐府、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
形式自由,篇幅长短不拘,多用口头语言,不讲究对仗,押韵范围较宽。

10.新体诗

新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又称“永明体”,是由古体诗向唐代近体诗过渡的诗体。
齐永明年间,周发现汉字的四种声调,同时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中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四声八病”的诗律论。
四声:平(阴平、阳平)、上、去、入,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在注意格律方面是一大进步,但过于讲究声律、对仗、词藻等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则是不良的倾向。
因此,这一时期的优秀诗歌并不多,只有谢月兆的比较好。
如《入朝曲》和《玉阶怨》等。

11.近体诗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每首诗句数固定(排律除外);每句诗字数固定;一般押平声韵,不许换韵,押韵位置固定;每句每字的平仄有规定;某些句子必须对仗。

12.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古体、新体、近体)相对而言,一般指“五·四”以后的诗,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大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被群众接受。

13.格律诗

格律诗,是按照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律写成的诗歌。
所谓“篇有定数,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就是说在字数、句数、节数、平仄、对仗、押韵、变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格、规律和规则。
中国古代的律诗、绝句、词、曲,日本的俳句以及西方的十四行诗等都是格律诗。

14.律诗绝句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每句是几个字(言)就叫做几律,如五律、七律;每首超过八句,就叫排律(长律);每首是六句的话,叫做三韵小律;每首截八句的一半(四句)就叫绝句,如五绝、七绝。
唐以前已有绝句,称古绝;唐以后的绝句称律绝。

律诗和绝句内在的结构形式是起承转合。
起韵有平起式、仄起式,以首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15.词

词,亦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约起源于隋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曲子词的“曲子”是“燕乐”(宴乐)曲调的意思;“词”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
依乐谱声律节拍写新词,叫做“填词”(依声),再后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写,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词有词调,每种词调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
不同的词调,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等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清康熙时陈廷敬、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共收了2306种格式。

词总归其类有三种分法:

第一种是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分为令(乐调急)、引和近(乐调适中)、慢(乐调缓)。
如《十六字令》、《翠花引》、《好事近》、《卜算子慢》等。

第二种分法是根据句数、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第三种分法是根据段数分为单调(单片)、双调(两段,分上下片或叫上下阕)、三叠(三段)、四叠(四段)、叠韵(将原韵再叠一倍成双调)、联章(两种调以上的词联合,有普通联章、鼓子词和转踏)。

词牌的来源大致有五种情况:

①由原唐教坊曲的乐曲演化而成,如《菩萨蛮》、《长相思》等。
②由唐大曲摘取部分演化而成,此类词有的标以“歌头”,如《水调歌头》;有的标以“摘遍”,如《泛清波摘遍》;有的不标字样。
③由原有词调变格而成,如犯调有《凄凉犯》;转调有《转调满庭芳》;促拍有《促拍采桑子》;摊破有《摊破江城子》;添声有《添声杨柳枝》;减字有《减字木兰花》;偷声有《偷声木兰花》等。
④取现成诗句,或概括其内容,或借用其名称而成,如《点绛唇》、《沁园春》等。
⑤取本调词中字句定名或改名而成,如《忆江南》、《如梦令》等。

16.曲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曲词。
狭义的曲,单指与诗、词并列的曲。
即宋代及其以后的南曲、北曲,盛行于元代。
分戏曲(杂剧、传奇)、散曲(小令、套数)。
曲和词都是依声而作,体式相近,但曲比词更为灵活。
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还可以加衬字,较自由,且多口语、俗语、俚语等。

我们只介绍一下“散曲”。
散曲起源于金、元时的民间小调,又叫清唱。
分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是指单独一支小曲,在风格上有雅俗之分,雅的叫乐府,俗的叫叶儿,如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又称散套或套曲,用若干支同一宫调的曲牌联成一体,长短不论,一韵到底,宜于叙事,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上面说到的“宫调”是指曲子的调名。
古代音乐有十二律(十二个半音阶)、七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相配成十二宫、七十二调、合称84宫调。
唐宋时28个,南宋时19个。
元人周德清把中原音韵列出六宫十一调,共17个。
北曲最常见的是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如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
如果把几个宫调的曲子联缀演唱故事,叫联套,或叫诸宫调。

17.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又称“商籁体”,是西方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它的起源说法不一,最初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流行于英、法、德各国。

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又称彼特拉克体,由两节四行、两节三行组成,音节整齐,押韵方式:前两节一般是甲乙乙甲、甲乙乙甲,后两节六行或两韵变化,或三韵变化。

莎士比亚体的十四行诗,又称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和一节两行对句组成,押韵方式一般是甲乙甲乙、丙丁丙丁、戊己戊己、庚庚。

如《第二十九首》(屠岸译):

我一旦失去了幸福,又遭人白眼,

就独自哭泣,怨人家把我抛弃,

白白地用哭喊来麻烦聋耳的苍天,

又看看自己,只痛恨时运不济。

愿自己像人家那样:或前程远大,

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

想有这人的威权,那人的才华,

于自己平素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

但在这几乎是看轻自己的思想里,

我偶尔想到了你呵——我的心怀

顿时像破晓的云雀从阴郁的大地

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

我记着你的甜爱,这就是珍宝,

教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这是一首热情歌颂爱情(或友谊)的诗歌。
押韵情况:an、i、an、i;a、i、a、i;i、ai、i、ai;ao、ao符合我们上面说的规律。
全诗内在的结构规律也如我国的律诗一样起承转合:第一节,起,写诗人对自己时运不济的怨叹;第二节,承,继续写诗人暗中跟别人比较,更加自卑;第三节,转,写诗人正在自怨自艾看轻自己时,忽然想起了可贵的友谊,于是精神顿时振作起来了;第四节,合,诗人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跟开头行成了对比。
全诗完成了一个思想转变过程,从消沉到振作、从忧郁到舒畅、从自卑到自豪,反衬了爱情(或友情)的精神力量,尤其是最后一节,点明主题,成为名言,表现出了诗人爱情至上的人文思想。

18.俳句

俳句有日俳和汉俳,也属格律诗。

日俳,是日本最短的诗体之一,一首由17个音组成,也称“十七文字”。
有两条基本原则:① 17音,分
五、七、五三节;②季题,每首俳句必须有一个表现四季的有关词语,一般放在首行。
另外,押韵方面有头韵和尾韵两种,还可全不押,比较随意。
内容方面,最早是以表现诙谐洒脱的题材为主的。
曾称俳句为“俳谐连歌”,到了松尾芭蕉(1644——1694)时代才以严肃的题材创作进入了艺术殿堂。
如松尾芭蕉的《无题》:“寂寞古池塘/青蛙跳入水****/泼剌一声响”;贺千代的《杜鹃》:“静夜思杜鹃/静思杜鹃不觉晓/晨星挂天边”。

汉俳,仿日俳写成的汉式俳句。
汉俳大体有六个特色:①②同日俳;③适当安排平仄,每行最后一字押韵;④三行联成一气,末行有余味,寓意深刻,凝练含蓄;⑤有文有白,有浅有深,可吟可诵;⑥多于抒情、写景,少于叙事。
如:温祥的《奋进莫彷徨》:“寄望少年郎/镜花水月枉断肠/奋进莫彷徨”;赵望进的《裁缝师傅》:“金剪漫裁春/银针引来彩云纷/长短都称心”。

19.微型小诗

马立鞭说:“抒情诗中一个页面能排得下的诗,即十二行以内的诗称为小诗,那么把十二行腰斩其半,即六行以内的诗为微型小诗。
”有的人又把微型小诗腰斩其半,即三行以内的诗称为微型诗。
如穆仁主编的《微型诗500首点评》收集的都是1——3行的诗。

微型小诗的特点:精短、入妙,以片言只语夺人心魄。

贺敬之说:“微型诗型微诗不微。
”穆仁说:“微型诗语言精练、形式精致、含蕴精妙。
”吕进说:“更多的微型诗偏于理”,“诗之理忌直,忌白,也忌空,忌玄。
微型诗要与格言划出界线,要与谜语分清门庭。
”其实要使微型小诗的理不直不白不空不玄不枯,必须处理好“心与物”即“意与象”的问题。
诗人先有情思(意),然后借物(象)巧言之,谓之情思的物态化;诗人眼中先见物,然后托物象以抒怀,谓之物象的情思化。
若能“心物两契”即有意有象则妙。
切忌有意无象,或有象无意。
如“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有意无象非诗;“大象,永远没有减肥的打算。
”有象无意也不是诗;《春风》:“柳丝上/荡一阵秋千后/又去吻桃花”。
有意有象才是好诗。
吕进说:“以象含不尽之意,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
”如冰心的《繁星》与《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冯骥才的《灵性》、马君伟的《求是篇》以及王尔碑、孔孚等诗人的微型小诗都是简捷明快、轻灵精粹、意象优美的好诗。

20.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特点的诗体。
形式上是散文,不分诗行,不受固定格式的束缚,不要求鲜明的节奏,可押韵也可不押,一般篇幅短小;内容上洋溢着诗情画意,像圆润的苹果,满含甜美的果汁,用内在的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既有情感美、意境美、精练美和音乐美;又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鲁迅的《野草》、高尔基的《海燕》、流沙河的《草木篇》、水杉的《山与云》、泰戈尔的散文诗集等。

21.杂体诗

杂体诗,是带有文字游戏性质的诗体。
多从字形句法排列、声律或押韵等形式方面别出心裁,翻新变幻,情趣横生。
如:回文诗、连环诗、叠字诗、藏头诗、数字诗、谜语诗、图案诗、阶梯诗、宝塔诗、题画诗、打油诗、地名诗、朝代歌、智体诗、智趣诗、离合诗、盘中诗等。
①回文诗

回文诗是一种可以顺着读,亦可倒着读,回环往复的雅趣诗体。
它包括了顶真、回环、回文等修辞格。
顶真:后一句的开头是前一句的结尾;回环:后一句的开头是前一句的结尾,后一句的结尾是前一句的开头;回文:后一句是把前一句的词语颠倒过来读的。
如:清代女诗人吴降雪的《四季回文诗》,被称为“回文诗珍品”。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可读作七言绝句: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夏、秋、冬诗的读法同春诗读法)

晋十六国时苏蕙用七彩丝线织成的《璇玑图》更是著名的典型的回文诗。
李蔚收编解读三——七言诗共14005首,可谓洋洋大观啊!

②连环诗

如秦少游的《饮酒赏花诗》:(图略,因为在这上面一发帖就乱套了)

读法:第一句从下边中间“赏”字读起,顺时针方向读;第二句从第一句的第四字读起;第三句从第二句的第五字读起;第四句读法与第二句同。
可以读作一首七言绝句: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③叠字诗

吴泽顺主编的《奇文与歪诗》一书中收有明朝嘉靖年间某人从绍兴往曹娥江时赋得的一首叠字诗,别具风格。
原诗是这样的:

渺渺茫茫墨泼天,飘飘拂拂雨如烟。

苍苍翠翠山遮寺,白白红红花满川。

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

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语传。

④藏头诗

藏头诗,即一首诗的每句第一个字连在一起就是一个词语或句子,从表面上看,不容易注意到,容易忽略。
写这种诗的人往往是有意识地隐瞒什么,让人过后琢磨出来。
如有一首七律藏头诗是这样写的:

吾心熠熠伴君旁,爱意深深似海洋;

月桂仙姬多艳丽,华颜玉女更芬芳。

唯求君我同欢娱,一论他人道短长;

恋海幽情犹可贵,人生苦短惜春光。

把这一首诗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读便是“吾爱月华唯一恋人”。

⑤数字诗

数字诗,即诗中巧用数字,将枯燥的数字寓以特定的含意,使它传神、表情、达意,富有情韵,饶有机趣。
如卓文君写给丈夫司马相如的信: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
三、四月,却谁知
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望眼穿。
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叫苍天;万语千言把君怨。
百无聊赖,十倚栏杆,九月重阳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未圆。
七夕银河鹊桥断,六月炎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端阳,怕把龙舟看。
四月桑芽懒养蚕,三月春风打花散。
两地相思,一片痴心,梦到关山。

再如宋代理学家邵康的五绝: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二十个字,镶入了十个数字,描绘出了一幅优美、恬静、宜人的乡村风景画。

⑥谜语诗

谜语诗,即用诗的形式作谜面让人猜,其谜底可以是“人、物、字、地”等。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谜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
”“谜”字拆开是“言”、“迷”,意思是迷惑人的言语。
有许多谜语诗合辙押韵、情趣横生。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如物谜诗“船篙”的谜面是:

在娘家绿姿婆娑,到婆家青少黄多;

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

人谜诗“西施”的谜面是: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字谜诗“计划生育好”的谜面是:

十句话儿记心头,找到一半(伴)不发愁。

牛儿站在土地上,月儿被云遮住头。

但愿子女不分家,幸福美满乐悠悠。

⑦图案诗

图案诗,即诗行的排列形式与诗歌的内容相似,利用视觉效果增强读者对诗意的理解。
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中有这样的诗句:(可能会乱套,不敢保证效果,不由人,请谅解)

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

啊,无边的

大海

波涛

汹涌——

生活的浪花在滚滚沸腾……

啊,生活的

浪花

在滚滚

沸腾——

这样排列诗行,给读者的视觉印象颇似波浪涌流的形象。

秦松的《湖滨之山》,上面是森林,下面像倒影,相映成趣。
(图略)

柳耕的《鹰》,就像一只雄鹰在展翅飞翔:

在飞

巨峰之巅

温柔的呼唤

盘旋着

坠落

⑧阶梯诗

阶梯诗,即把一个诗句分成几个诗行排列,而且一行比一行退后,形成阶梯式。
这样排列可以突出每个词语,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如苏联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中有这样的诗句:(可能会乱套)

我们说

列宁

就是说

我们说

就是说

列宁

诗中把“党”和“列宁”都加以突出,表明二者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位置。

⑨宝塔诗

宝塔诗,即诗行的排列是递增字数,整首诗看起来如宝塔形状。
如白居易的《一七令·诗》,诗题是一个字,全诗以诗题为韵,一字句是单句,二字句至七字句均为双句,且上句和下句要平仄相对。
(后来的《一七令》也有将一字句改成双句的。

宝塔诗有许多变体,如递增十字令:每句增一字,共十行增十字;登塔式:从底层开始回旋盘曲向上,犹如攀登宝塔;伞形式、碑体式等。
如周源禄的《伞》,就像撑开的一把伞。
(诗略)

⑩题画诗

题画诗,即题写在美术或摄影作品旁边破解画意的诗。
画中有诗情,诗中有画意,相得益彰。
如郑板桥的《题画竹》: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之所以能达到艺术的巅峰,正是因为他能不断实践、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删繁就简、熟中求生、自出新意、挥洒自如啊!

再如崔家蓉的《青丝如诗》一书,每一幅不同发型的旁边题写着一首精致的小诗,韵味无穷。
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每个星期一

都盼望遥遥的礼拜六

度日如蜗牛的时候

只有把三千丝的烦恼

都抛到老死不相见的

耳后

⑾打油诗

打油诗,是指那些从俚语、俗语入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的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
传说是中唐时,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喜欢吟这种诗,后来,人们把这类诗冠以他的名字,有的人自谦地把自己的诗也称作打油诗。
其实这种诗,往往廖廖数语,蕴含深刻,讽刺性、幽默感很强,人们很喜欢读。
如张打油的《咏雪》:

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真是江湖人眼中的雪景,形象逼真,很有特色。

⑿地名诗

地名诗,即人们为了帮助记忆,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编成的诗。
如周恩来编的地名诗: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这首诗编进了30个省市自治区。
现在又增加了重庆市、海南省和香港、澳门特区,我们可以重新改编如下: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香港澳门两特区,

内台北海重上天。

⒀朝代歌

朝代歌,也是把我国历史各朝代名称依顺序排列编制成的诗歌,便于背诵记忆。

其一: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齐汉三国谋;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其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民,皇朝至此完。

⒁智趣诗

智趣诗,即运用婉转曲折的笔法,灵活巧妙的布局,似褒似贬、机趣横生、无懈可击的诗。
如唐伯虎为一富翁之母“蟠桃献寿图”的题诗:

对门老妇不是人,好似南海观世音;

生下儿子是个贼,偷得蟠桃献魁星。


三、诗歌的创作——变形

所谓变形,指的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出于一定的审美理想和表达的需要,对所要反映的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有意地改变它的性质、形式、色彩等,使它们的表现力增强,以诱发读者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

变形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1.感觉变形

这是一种有意歪曲和改变人对客观事物的正常感觉所造成的变形。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眼、耳、鼻、舌、身)时,人的大恼对事物的个别属性(颜色、形态、气味、温度、轻重、软硬等)的反映。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即所谓的五官生五觉。
此外,还有第六感觉的说法,有人认为是一种心灵感应,有点唯心主义。
其实类似于直觉,即作者通过感官直接迅速地感受、捕捉和反映客观对象时,越过逻辑推理,刹那间领悟到某种事物的内在本质,分科学直觉和艺术直觉。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常感觉是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如松树是绿的,太阳是圆的等等。
而诗的感觉变形则是有意歪曲和改变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正常感觉,以一种新的感觉,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新的世界,如:“早晨起来/这世界便有点异常/太阳是方的”;“星星闪着冷眼”等等。

感觉变形,可借助“通感”的艺术手法来变。
通感,就是要开放五官,将各种感觉相互沟通、形成错位与转换,创造出有声有色、可触可感的新奇世界。

如: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跳动着你的神经(艾青《小泽征尔》)

颜色嚣叫着用浓重的光波/涂抹着古城(韩作荣《花季》)

感觉变形,还可借助“幻变”的艺术手法来变。
幻变,就是让事物的形态在情感的作用下,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发生自由的变幻,一种形象变为另一种形象,抽象的事物变为形象的事物。
如张世勤的《江南》:

江南的土嫩哟

放在手上

像撮着女子的秋波

真不敢在上面踩得太久

怕不留意

身上冒出棕榈或水杉的枝杈

湿湿的风

像优质的护肤脂

一路将我清新的美丽

即使我的灵感

摇曳不成江边的翠竹

也会长成

五月的一扇蕉叶

王尔碑的《随想录》:“小树说:我想亲一下天空。

孔孚的《天街遐想》:“天河很近/听得见鱼跳/挽挽腿/去摸一条”。

2.虚拟变形

客观事物本来不具有某种形态、性质和特征,诗人通过想象性虚拟,可以使之变得具有。
如赵恺的《我爱》:

我追求,我寻觅

我挖出当年那颗珍藏在泥土的泪滴

时间已把它变成琥珀

琥珀里还闪动着温暖的记忆

诗人把“泪滴”虚拟变形为裹着记忆的“琥珀”,所以去“挖”,十分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对爱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爱,本身就是种子”,其强大的生命力永远不会死去的坚定信念。

3.比喻变形

运用比喻手法,对客观事物的原态进行变形,包括明喻、暗喻、借喻等。
关键是要找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一定要贴切、新奇、传情、达意。
这种方法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①以某种形象特征为相似点:

如《瀑布》:“山/垂一条领带/抖着男子汉的气派”。

赵伟的《纪念碑畅想》:“我要/我要喷吐那压抑在心底最深层的岩浆啊/你!
应是中国的拇指翘在这儿……”。

丁可的《月亮,我们的家禽》:“银白的脚爪,从田野的上空/轻轻落下/栖在屋顶上栖在树梢上/栖在我们的圆圆缺缺的梦里……”。

②以某种情绪、感觉为相似点:

如卢宗仁的《思念》:“刚离开你时心/像一只蝌蚪/满快活地在清溪里/摇尾如今心/已长成一只青蛙/白天在沉默中忍耐/一到晚上就放肆地/喊你的名字”。

③以某种抽象事理为相似点:

如程显谟的《命运》:“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途列车/不断有人上车/不断有人下车”。

4.夸张变形

运用夸张手法,有意对客观事物的某些特点进行夸大(缩小),造成变形。

如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大)

******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缩小)

在一首诗歌里有时运用其中一种变形手法,有时则运用多种手法,甚至糅合在一起不分彼此,目的就是为了把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更充分,能给人以更丰美的享受。

关于有朝代的描写冬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 上一篇: 晚上睡觉梦到老公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 晚上睡觉梦见蛇是好还是不好呢